仲夏时节,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苜蓿制种基地迎来一批特殊“产业工人”——2万只切叶蜂作为专业化授粉昆虫在这里筑巢落户,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高台县苜蓿制种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中午时分,走进小海子村苜蓿制种基地,一朵朵紫花苜蓿间,一只只辛勤的切叶蜂已经忙碌了起来。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重要的优质饲草,但苜蓿属于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特殊的花器结构,一般授粉昆虫包括普通蜜蜂都不能有效打开其弹粉机构,加之苜蓿花自交不亲和,授粉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非常低,造成种子产量和质量下降。而这些小巧灵活的切叶蜂却能完美完成授粉任务。“切叶蜂是苜蓿专一授粉昆虫,能够打开龙骨瓣进行授粉,授粉效率高于其他蜜蜂,环境适应性也强,能够将苜蓿种子的结荚率提高38%以上,苜蓿种子产量提高50%。”河西灌区抗逆苜蓿新品种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工作人员王建辉介绍。
据了解,此次引进切叶蜂,是张掖市草原工作站2025年实施的《河西灌区抗逆苜蓿新品种高效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重要内容,该项目计划引进甘农系列、中苜系列、航牧系列等抗逆新品种,全面开展密度调控、粮草间套作、杂草防治、水肥药一体化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试验任务,在为企业规模化繁育苜蓿种子提供配套技术支撑的同时,实现种子的高产和稳产,助力高台县成为全国专业化苜蓿制种新高地。